是我的刀锋我的灵魂,我的手足我的情人。

【读后感】世间的盐

夜茶茶是哪阵风:

这两年待在文学社,常有天津青年诗社的老师们来开交流会。老师们念他们的诗稿,在我这个不懂诗更不懂现代诗的人听来,感受基本如下:“这是讲了个段子吧……”、“这也是个段子吧……”、“啥?他念完了?”……我相信他们推崇的口语诗或者说这种口语化的文学方式该有独特强大的力量,但我确实没有欣赏的水平。




喜欢的文字总是要流畅优美才好。要炫技式的平淡,或不动声色的艳丽。




然后,我就读到了《世间的盐》。             


刚开始读我几乎是笑了的,想,这样流水账似的文笔居然也受追捧,读者对文字也实在饥不择食。再读下去就收住了笑,再读几章就端正严肃起来——作者的行文用语有十足的汪曾祺的味道,一件件旧事拿出来絮絮叨叨地讲着,人物和情景就活泼泼到了眼前。平凡人的故事讲得细致,而我也的确愿意去细致地看一场属于我们父辈时代的情景剧。




从小我爸就爱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如何水坑里摸泥鳅地头拣萝卜土豆,如何看一场地道战如何撩猫逗狗,以后我要劝他写下来。每一辈的经历成为下一辈不可追的记忆,那这世间的故事最终都会流失在越来越遥远的记述里。历史只会告诉我八九十年代有怎样的变革,而不会给我讲哪一天一个小院里的人把螺旋桨吊在大树上吹了好几年的凉风。




当然这本书之所以成为书,绝不是单纯靠它的生活气息。比较喜欢书中《扬州乞丐》一章,文中作者在小饭馆外见到一个扎稻草的乞丐,那乞丐形貌神态动作甚至插稻草的搪瓷缸都与作者三十年前熟识的一个乞丐完全一致。而作者不过耽搁了几分钟,就失去了拉着他问一句“你怎么会在这里”的机会,乞丐已经走了,留下一方寂寞的水泥地。“我知道我与他错过了,下一回遇见又要等三十年了”这句妙极,带着一种荒诞的时空错落感,有那么一瞬间晃神,不知道到底和谁做了一个约定,又似乎时间真的可以恒久停驻等着什么人。


相似的片段大概是刘亮程的《半路上的库车》,其中好几篇文章都表达了这种奇妙的时间承递与停驻的思想。铁匠做出的镰刀代代传下去总有它的主人来领的时候,在集市上守着一个瓦罐的贫妇人也从不急着出售……


等三十年之后,作者再遇到那个乞丐,读者也活到了自己父辈的年龄,那时迎面的一阵风,又该从现在的哪个角落吹起来?


这世间的盐啊,一勺刚好。




——————————————————————————————


因为考试周太忙落了一期难过嘤嘤嘤,6.30下午最后一门,7.1要组队出去玩,于是继续刷夜返个评—我是亥22,群里交啦但就爱调戏官LO君 @楼诚余闲听笔墨 


 



评论
热度(11)
© 一条傻狗 | Powered by LOFTER